當前社會快速發展,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,公車出行逐漸不能滿足人們對出行的要求,國內外汽車行業在此時不斷地發展,然而,能源稀缺又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矛盾,新能源汽車發展迫在眉睫。隨著不可再生資源日益減少、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,我國汽車工業承受著巨大的節能環保壓力,急需對汽車產品結構進行合理化調整,以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。
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持續升溫,未來發展可期
眾所周知,我國經濟增長離不開石化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支撐,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,不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展的束縛日益凸顯,高強度的消耗致使我國不可再生能源安全危機日益嚴重,此外,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,以煤炭燃燒為代表的能源所排放的污染程度逐步加深。
為應對天然資源的日益枯竭、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,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上升到我國國家戰略層面。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:“發展循環經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載體,也是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”。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、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。
2015年1月,商務部發布了《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(2015-2020)》,指出到2020年,在全國建成一批網點布局合理、管理規范、回收方式多元、重點品種回收率較高的回收體系示范城市,大中城市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平均回收率達到75%以上,實現85%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、85%以上社區及鄉村實現回收功能的覆蓋、85%以上的再生資源進行規范化的交易和集中處理。培育100家左右再生資源回收骨干企業,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2.2億噸左右。行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大幅提升,技術水平顯著提高,規范化運行機制基本形成。
據了解,目前西歐、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已達到90%左右,回收加工水平也較高。而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足70%,主要品種的回收率甚至低于60%,加上技術水平及市場化運作程度低等多種因素,回收利用產業鏈的附加值一直不高,普遍存在資源浪費現象。政策規定到2020年,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提高到75%以上,是形勢所迫,更是大勢所趨,同時也為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帶來可觀的增長空間。
2016年,我國廢鋼鐵、廢有色金屬、廢塑料、廢輪胎、廢紙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、報廢汽車、廢舊紡織品、廢玻璃、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.56億噸,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約6000億元,從再生資源細分類別的回收價值來看,廢鋼鐵的回收價值最高,廢有色金屬和廢塑料回收價值也較高。近年來,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,各類電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,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,這使得我國電器電子產品數量不斷增加,回收價值也在持續走高。
有數據顯示,2017年,我國廢電池、廢玻璃、廢舊紡織品回收量增幅較為明顯,分別增長47%、25%和30%,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客車的普及,我國電池回收市場逐步興起。2019年3月,工信部和國開行聯合發布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的通知》,指出在有條件的城鎮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,推動廢銅鐵、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;重點支持開展退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和再利用。
2019年7月,上海正式實施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,居民生活垃圾分成有害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濕垃圾和干垃圾四大類。未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市民和企業,將給予經濟處罰,更掀起一股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熱潮。
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,節約資源是基本國策。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,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是緩解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約束、環境保護、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矛盾的重要舉措,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換。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。
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,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前景可觀,未來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市場將持續加溫,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將嶄露頭角,實現產業鏈和業務規模的擴張;再生資源企業上市融資的趨勢也將延續,核心企業上市步伐正在加速中。